(原标题:【中国式现代化之海西实践】人勤电稳庆丰年 藜麦增收产业旺)
深秋时节,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万亩藜麦穗大粒满,五彩缤纷,推开加工车间的大门,生产线正有序运转,一颗颗麦粒经过一道道工序,从自动化生产设备中脱颖而出。
都兰县是有名的“柴达木粮仓”,也是海西州重点打造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在政策与科技的双重驱动下,藜麦产业已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
产业要壮大,电力来支撑。围绕青海高质量发展省情,国网海西供电公司聚焦服务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补齐补强农村地区配电网短板,将绿电纳入地方产业发展蓝图,优化服务举措,为守护“柴达木粮仓”提供有力支撑。
“藜麦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我们的供电服务也不能掉链子。”在都兰县现代农业(藜麦青稞)产业园区,香日德供电所员工宁文春和果日多杰走进企业,详细了解藜麦加工期间生产用电需求,以便顺应企情,及时调整供电方案,并对园区配电设备开展全面“体检”。
在青海澜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生产负责人李占山说:“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升级,稳定的供电功不可没。今年公司新进了新型色选机和电烘干设备,从安装调试到运行生产,电力网格员全程跟踪服务,藜麦产品的品相和纯净度都提升了40%。”
从收割到成品,藜麦需经过多道工序,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影响品质。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组织专业人员主动对接加工企业,制定“一企一策”用电方案,定期排查设备隐患,保障藜麦生产线用电无虞。目前,该公司已完成都兰地区3条农网线路升级改造,优化线路联络运行方式,更换高效能变压器16台,加装分界开关3个。
在都兰县青海高原锦禾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采购人员正与周边乡镇村民签订藜麦采购订单。厂区内已完整配备了藜麦清洁、脱壳、色选、包装流水线和全自动藜麦米加工生产线,每年可加工藜麦6000吨。该公司总经理李晓伟说:“现在正是加工高峰期,月用电量近两万度。优质的电力保障为我们安心运营吃下‘定心丸’。我们还计划研发藜麦营养粉、饼干等新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让藜麦的附加值得到最大提升。”
为匹配藜麦产业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积极探索“政府+电力+合作社+企业”联动机制,助力藜麦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藜麦采收时,我们加大了藜麦产业园专供线路巡视频次,减少线路杆塔对农田机械化作业的影响,调整田间拉线角度,延伸供电服务触角,深入田间地头,为涉农企业的用电设备开展‘义诊’,以网格化精准服务,助力藜麦增收。”果日多杰说。
近年来,都兰县已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藜麦全产业链,6家企业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生产。藜麦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农业翘楚”。国网海西供电公司将持续加强农牧区电网建设,推动乡村再电气化,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