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茫崖之美】尕斯草地的“跑山羊”)
进入9月,秋意渐浓,对青海省茫崖市民来说进入了最宜吃羊肉的时节。此时尕斯湖、茫崖湖周边三个蒙古族牧业村的羊儿正膘肥体壮:它们在昆仑山牧场吃了数月野生“仙草”,每日坚持跑山活动;9月起陆续下山,转至湖河平滩牧场准备出栏,尕斯好羊肉随之登上餐桌。
走进岗茨村双石峡“冬窝子”,只见山花满坡,碧草如茵,鸟儿啼鸣,金露梅、紫菀、秦艽、黄花补血草等花开得正艳,满眼皆是生机。成群的羊儿在山涧中“咩,咩”互相招呼赶路吃草,流动的身影与天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村长呼斯乐指着漫坡羊群说:“这是昆仑山系的‘跑山羊’,在海拔3000至4500米的高地活动。山高处花草丰富肥美,羊儿们会爬坡翻岭,去吃营养价值更高的草。”
“跑山羊”——“跑山羊!”这三个字,一语点出了尕斯羊每年轮牧散养、每日运动量大而体格健壮的优良品质。
这类跑山羊以绵羊为主,包含少许山羊。按常理,绵羊活跃度不如山羊,但在高坡陡崖间,绵羊却能和山羊一样灵活,堪称“运动健将”。蓝天白云下,棉花朵朵的羊群流动得快,好似风卷大地的飘雪诗篇。
茫崖“跑山羊”是柴达木盆地土生蒙古羊中的卫拉特羊,属于典型的大尾巴羊。它耐力强、耐寒耐渴,在山前牧场及尕斯湖周边复杂地貌适应能力强。
“跑山羊”活跃在祁曼塔格山北麓西沟、东沟、宽沟、双石峡等雪山牧场。这里成片分布有小白蒿、针茅草等中药型草地,这些带着淡淡药香的植物,是羊儿催肥长膘的天然优质草料,更有大黄、红景天、血兔子等奇花异草点缀其间,成了羊儿不可多得的美味“料理”。
比如双石峡,这片类似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峻岭,巨石间的溶洞、漏斗勾勒出一块块小巧的草坡。这些桃花源般的“微型牧场”,为羊儿和野生动物提供了格外鲜美的草料。山里的羊儿吃小白蒿这类催膘“仙草”,尕斯湖周边也不缺优质牧草—— 如芨芨草滩里成片的披针叶野决明(简称黄花),同样是给羊催膘的“好东东”。阿拉尔河与呼伦河湿地常见蓬碱草,每逢秋季红彤彤,成为羊群下山后钟爱的补盐饲料。
从尕斯湖、老茫崖的草原定居点到山间牧点,直线距离达数十公里,转场需要两至三天。羊群要穿过盐碱地、戈壁滩、沙丘、河流、石堆等复杂地貌,因此,耐力成为尕斯羊最重要的品质。
面对大山的艰险、复杂多样的地貌以及严酷善变的气候,不论山间还是平滩,尕斯羊从小养成了好动、善跑、爱跳的习性,使其肌肉厚实、体格矫健。
每到10月底,雪线下移,寒霜将至,羊儿便争分夺秒地采食备冬—— 它们迎着晨光出门,伴着晚霞归栏,全天会到河溪饮水两次,其余时间在山间奔跑、觅食。因此,9至10月正是羊儿膘情最佳的时节,也是出栏上市的好时候。出栏的尕斯羊之所以美味,首先,得益于它们爱跑善跳、耐寒耐渴且耐力出众的习性,能够觅得种类多样、营养丰富的天然牧草,饮用山间纯净的雪融水及河湖周边矿物质丰富的泉水;此外,尕斯湖和茫崖湖为盐湖,周边生长着含盐量高的碱性草类,是它们的大众食谱。这些优势,确保了其肉质的纯净与鲜美。可以说,尕斯羊堪称野生中草药的“转换器”,是优质的康养肉制品来源。其次,尕斯草原的羊生长周期长,母羊通常每年产羔一只。幼羔经过短期培育后,转入复杂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由此养成了活跃度高的特性。成年出栏肉质紧实饱满、肥瘦相间,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且膻味轻无、风味纯正,品质上乘。
茫崖“跑山羊”跑出了知名度,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在浙江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作为全市绿色有机食品的代表,它从省内走向全国多地,凭借独特风味和丰富营养被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