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海西州的西北角,柴达木盆地的边缘,有一座名为冷湖的小镇。这里平均海拔2800多米,常住人口不足千人。曾经,冷湖因石油而繁荣一时,可随着资源的枯竭,它又陷入了长久的沉寂。
然而,当记者踏上这片土地,扑面而来的却是一股与“冷湖”之名截然相反的“热”流。这里人声鼎沸、经济涌动,人们对星空的无限向往,正如同燎原之火,重塑着这片戈壁的面貌。
戈壁深处游客盈门 小镇经济活力涌现
记者乘车从冷湖镇出发,行驶约20分钟后,便抵达了黑独山景区。虽地处柴达木盆地中的茫茫戈壁,但停车场内停满了前来的游客车辆,下午高峰时段入园游客更是络绎不绝。这片地处戈壁深处的山体,因其独特的黑色地貌景观,宛如大自然“水墨画卷”,于这两年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往。
“我们预计暑期到来后,景区日均接待游客量将持续攀升。”青海黑独山景区商业开发负责人朱希说。
与此同时,面对即将到来的客流高峰,黑独山景区紧急调拨多台50座以上景交车投入运营,重点加强了景区核心区到景区门区之间往返的运力调配,最大限度减少游客等待时间。“今天我们一进去就坐上了车,几乎没有排队等候,体验感还是挺不错的。”来自广州的游客翟先生对记者说。
目前,茫崖市为保护黑独山独特地貌与脆弱生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法规,将该区域划分为游览区、缓冲区、禁游区实行分区域管理,旨在通过一时限制实现长久共享,呼吁游客文明观光,让黑独山壮丽永续流传。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像黑独山一样“火爆”的景区并非个例。穿越过各式各样的雅丹地貌景观后,记者到达离冷湖镇70多公里的火星营地。营地所处的俄博梁雅丹地貌,因荒芜干旱、渺无人烟,独特的地形被称为“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也因与火星地貌特征相似,又使之成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游客们身穿宇航服,行走在戈壁之上,仿佛沉浸在神秘的星际探险中。在这里,火星营地被设计成全封闭式的火星太空舱,可以提供完整的“火星登陆”体验。科幻作家刘慈欣说:“第一次到冷湖时,毫不怀疑自己真的置身火星的环境中。”
记者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像”火星,模拟登陆、生存挑战、地质考察等特色项目与课程,为游客们带来了多种身临其境的游玩体验。以科普教育为出发点,以火星场景体验为特色,以创新发展新模式与科研科普相融合,这里建立了中国首个火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营地。
地处戈壁中的景点,为何能吸引如此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立足资源禀赋,以系统性政策扶持、科学规划与精准招商激活文旅新动能。
今年以来,茫崖市深度融入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立足“政府主导、政企协同、全域联动”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情况,帮扶指导、量身定制“一景区一方案”,为景区开发建设提供保障。
“我们积极沟通协调,‘西宁——茫崖’旅游专列顺利实施,实现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就业带动三项指标同步提升。通过引进连锁酒店、强化毗邻地区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不断完善文旅融合、餐饮住宿、旅游体验等全面提升,改变了以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局面,或不断将戈壁的‘冷资源’转化为炙手可热的‘热产业’。”茫崖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李海风说。
今年,茫崖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冷湖镇旅游高峰期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自4月1日至10月15日,茫崖市就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及市场秩序、道路交通安全等专门抽调70余人在冷湖镇开展工作,以保障游客的切身权益,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让游客打卡开心、吃住安心、玩儿得舒心,全面提升冷湖镇在“青甘大环线”中的支点作用,打造茫崖旅游金名片。
夜幕降临,记者在回程途中看到,小镇的“中心”地带同样也热闹非凡。位于十字路口的“星际部落”是当地规模最大、客房最多的酒店,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正在排队登记入住。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今年二季度开始,酒店的客房就保持着80%的入住率。
“我们冷湖的特色炒粉条推荐你们尝尝,喜欢下次还来! ”在镇中心经营了三十多年餐馆的马哈力木,一边麻利地招呼着满座的客人,一边对记者感慨,“以前旺季得到8月,今年从5月底开始,从早忙到晚!冷湖‘热’了,我们的日子也跟着红火了。”
据冷湖镇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冷湖镇接待游客总量突破了40万人次,火星营地、石油遗址等景点游客量比往年同期分别增长98%和89%。
这座常住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镇,凭借着文旅产业吸引来了于自身人口数百倍的客流,有了人流就有了消费,有了消费就激活了市场,这座昔日的“冷清之地”,正被游客的热情和经济的活力所温暖、沸腾。
冷湖的“热” 不止一面
驱车一个多小时,登上海拔超4000米的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放眼望去,脚下的赛什腾山,正如它在蒙古语里“觉醒”的意思一样,大大小小的天文望远镜拔地而起,一座亚洲最大天文观测基地正“冉冉升起”。
前不久,两台我国最大的太阳系天体观测望远镜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未来将迎来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冷湖已有12家科研单位的14个天文观测项目、共计45台望远镜相继落地,总投资超过30亿元。其中,已有32台望远镜进入科学观测或试观测阶段。
“它配备了7.65亿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机,具备大视场、高像质、宽波段的特点,能够每3个晚上巡测整个北天球一次。”墨子巡天望远镜运维人员告诉记者。
这里不仅是天文观测的高地,冷湖还因地制宜,打造了一系列国内独有IP,其中就有激发科幻创作热情的“冷湖科幻文学奖”、沉浸式的“火星营地”体验行和适合研学的“冷湖实验室”科普殿堂。从仰望星空的科普教育,到模拟太空的航天体验,再到激发想象的科幻创作,冷湖初步形成了一个产学研紧密结合、上下游协同联动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就在上个月,来自广东的25名中学生火箭爱好者在这里成功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而这也是我国中学生首次发射超万米的探空火箭。今年以来,已有超过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前来开展航天主题研学活动。
“在这里可以体验在学校体验不到的火箭设计课程学习,从箭体3D打印、尾翼制作、火箭涂装到发动机安装,直至最后发射的全过程。”来自深圳市宝安区新安燕川中学红箭社团的同学们说。
与此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冷湖凭借科技人才汇聚、基础设施健全和精准政策帮扶等优势,相继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从千里外的东部沿海落户茫茫戈壁。
“目前,在冷湖落户或达成意向的企业已达到了10余家,主要涉及望远镜制造运维、研学科普、影视开发等领域。未来,我们还将引进绿色算力、商业航空航天、装备测试等领域的企业,预计未来,所有产业的年产值将突破20亿元。”青海冷湖科创园管委会产经部负责人曹春林说。
采访中,记者不禁感叹,正是这些基于天文资源的硬核科普和独特体验,构成了冷湖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吸引源源不断人潮的深层“磁石”。
热度如何持久?政策与产业“接力”绘制星辰蓝图
冷湖的“热”能否持续?这不仅是记者采访结束后的疑问,更是当地政府持续思考和行动的核心。这座被无人区“环抱”的小镇,持续“升温”的背后,是茫崖市委、市政府久久为功的布局与接力。
在刚刚落幕的第26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记者注意到,茫崖市签下了几个关键项目,其中“清重华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冷湖片区斜坡重力储能项目”“鑫越商贸有限公司金华商贸城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这标志着冷湖的产业布局正从基础体验向更深层次的数据应用和科研支撑延伸。
谈及未来,蓝图已然绘就。今年,茫崖市委、市政府将重点推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方面,冷湖将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着力提升星空旅游的配套服务品质,以政策护航、产业深耕将一时的“流量”转化为长久的“留量”。
茫崖市将带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统筹协调,建好天文小镇、火星小镇,讲好科技科幻科普故事,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离开冷湖时,回望这片被星光照耀的戈壁,记者深切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力量。曾经寂寥的“冷湖”,如今因人的梦想、科技的魅力和产业的活力而变得“热”气腾腾。采访期间,研学少年们的惊叹、游客镜头下的星河、酒店老板的笑容、实验室里专注的眼神、政府规划图上清晰的路径……都在无声地宣告:这片热土,正以星辰大海为征途,书写着属于戈壁的崭新传奇。
冷湖不冷,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