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刑罚执行监督力度,提升公众对刑罚执行工作的认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近日,大通县人民检察院“加强刑罚执行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宣传周活动火热开展。活动在传统普法形式基础上融入创新元素,通过多元场景联动,让法律知识“活起来”,让监督理念“入人心”。
一、座谈会+案例研讨,凝聚监督共识有深度
本次宣传周以一场“沉浸式”座谈会拉开序幕。邀请司法工作人员、社区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刑罚执行监督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会人员结合缓刑期间再犯罪的实际案例,就如何规范刑罚执行流程、强化监督机制、保障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等提出意见建议,为推动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提质增效凝聚了多方智慧。各方观点碰撞中,进一步明确了“强化监督不是限制权利,而是保障公平”的核心共识。
检察院干警开展了关于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专题讲座。围绕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深入讲解了相关法律法规,列举了多起本地社区矫正对象违反监管规定的典型案例。如社区矫正对象因多次无故不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被依法给予警告处分;缓刑期间再犯罪,最终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等。通过这些真实案例,直观地向参会人员展示了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严重后果,告诫社区矫正对象务必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珍惜社区矫正机会。
二、线下宣传“传统+创新”,普法形式更吸睛
宣传展板会“说话”,吸引群众来参与
在体育公园开展围绕《社区矫正法》的宣传,利用群众健身休闲的契机,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宣传展板等,普及《社区矫正法》的立法目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意义。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有效提升了公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知晓度,为《社区矫正法》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
线下宣传多点发力,普法触角延伸广
组织工作人员在社区、公园等地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页等材料。材料重点涵盖社区矫正、暂予监外执行等方面的法律知识,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深入社区矫正机构,向社区矫正对象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政策。通过面对面交流,详细解答社区矫正对象在思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法律疑问,强调遵守监管规定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增强法治观念,顺利融入社会。
三、场景化宣传进阵地,监督理念入生活
法治宣传入人心,“监督故事”聊出来
通过现场咨询、现场讲解、互动问答等方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刑罚执行监督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工作人员结合社区常见的法律问题,讲解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帮扶等内容,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监督,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走进社区,工作人员化身“说书人”,在社区的活动广场用家常聊天的方式,把刑罚执行监督的“大道理”融进一个个发生在居民身边的真实故事里。比如,结合社区曾出现的“社区矫正对象小王通过监督帮扶找到工作”案例,细致讲述社区矫正机构如何通过定期走访、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监督帮扶措施,帮助小王纠正偏差、重拾信心;这种“聊故事、拉家常”的形式,让居民在轻松氛围中听懂了刑罚执行监督的意义,也拉近了司法工作与群众的距离。
此次宣传周活动通过“案例化解读、互动式体验、场景化融入”,让刑罚执行监督从“抽象概念”变为“可知可感的生活细节”。下一步,大通县人民检察院“北川执检”团队将持续巩固宣传成果,推动刑罚执行监督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郝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