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全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一封信
西宁市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教育强国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构建健康的教育生态,净化校外培训市场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2025年是深化“双减”改革的关键之年,西宁市将持续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标本兼治”原则,严治校外培训乱象,确保机构依法依规经营。现就有关事项郑重提醒如下:
一、抓好安全防范,消除风险隐患。安全是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底线,须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各机构要对照《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聚焦消防设施、房屋结构、用电用气等关键领域,开展自查整改,消除问题隐患;要在暑期开班前组织全员逃生演练,完善应急预案,营业期间每2小时开展1次防火巡查,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要持续开展从业人员性侵害、虐待、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查询,严把准入关口,严禁聘用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含民办学校),确保人员“零污点”。
二、落实收费规定,严守资金红线。各机构要自觉落实单次预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课时上限60节或时间跨度3个月的要求,禁止以“充值折扣”“买赠课包”诱导超额缴费;积极采用“先学后付”模式,保障参培学生合法权益;要严格落实预收费资金全流程监管,所有预收费(含现金)全额存入专用监管账户,与自有资金分账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必须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明确退费方式和额度,并向家长提供正规发票。
三、坚守合规运营,规范培训行为。各机构必须践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得出现涉及宗教内容、破坏民族团结、黄赌毒、超前超标等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国家教育制度的行为;不得以“编程思维”“艺术素养”等名义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严禁组织奥数、英语语法等应试内容培训;严禁在任何平台(媒体、公共场所、网络)发布培训广告,不得进入中小学、幼儿园发放宣传材料;不得违规举办或参与“等级考试”“竞赛排名”等变相选拔活动。
西宁市将采取“常态化巡查+专项治理”的方式,开展部门监督检查和多部门联合执法,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查处;对安全问题隐患大、收退费矛盾突出、“隐形变异”学科培训、滥制滥发广告传单的机构,从重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纳入“黑名单”、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等措施。
规范经营是非学科类培训行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请各机构以对学生负责、对行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开展自查自纠自改,切实履行法定责任义务,自觉规范培训行为,携手构建“安全可控、服务优质、口碑可信”的校外培训行业环境,为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西宁市“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
2025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