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践行检察为民理念,海东市检察机关把在县级综治中心设立“检察之窗”作为化解矛盾、提升服务效能,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检察实践,构建“检察+综治”协同联动机制,形成“检察长靠前指挥、业务部门协同参与、专职人员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社会治安问题源头治理,提升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
【挂牌入驻】
海东市检察机关把入驻综治中心作为检察机关落实“三个延伸”、深化检察服务的重要举措,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服务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有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今年以来,六县区检察院共选派49名检察干警常驻综治中心,实现入驻县级综治中心全覆盖。设立了集涉法涉诉信访受理、法律咨询、监督协作、矛盾调处等于一体的专项窗口,实质性接访、解答法律咨询99件次,化解矛盾纠纷6次,开展公开听证1件次,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
【矛盾化解】
民和县检察院派驻干警在综治中心接访张某某等13人反映:2024年4月份至6月份受老板王某某雇佣,参与民和某地工程建设,工程完工近一年后仍拖欠工资总计达7万余元。接访干警当即将相关情况向控申部门和民行部门负责人反馈,两部门掌握案件情况后,第一时间共同组织办案经验丰富的检察官赶赴综治中心参与调解工作,在长达6小时的释法说理后,老板王某某表示愿意配合司法部门工作,及时发放工资。为保障13名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尽快落实到位,次日该院检察官再次前往综治中心,组织召开简易听证会,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农民工代表张某某表示:“司法部门如此高效便解决了我们的问题,以后再也不担心工资被拖欠了”。此信访案件的办理体现了“一窗受理、内部分办、协同履职”的检察便民服务机制,通过业务部门和控申部门共同释法说理,形成矛盾化解合力,推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通力协作】
互助县检察院帮助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2件,追回欠薪100余万元。其中农民工代表李某某反映在互助某地工程建设中,被某公司拖欠工资,请求检察机关予以解决。经了解,该公司欠薪成因复杂,需多部门配合。后经综治中心负责人协调,互助县检察院与西宁市、互助县劳动监察大队密切配合,在法院已将该公司所有账户查封的情况下,召开劳资双方协调会,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通过西宁市劳动监察大队从该公司追回农民工工资83.8万元,并在春节前通过银行全部发放到位。办案检察官表示“单线难织锦,众梭方成绸。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需打破部门壁垒,攥指成拳”。此案件办理中检察监督借助综治中心的资源、各部门协作等优势,推动了检察业务工作与综治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延伸职能】
平安区检察院自入驻以来,推行“线上 + 线下”双轨服务模式。线上依托12309检察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提供法律咨询、案件查询等服务,在入驻综治中心期间,线上共解答群众咨询20余次,切实解决了群众因地域、时间限制带来的办事难题。线下安排专人坐班接访,接访检察官始终保持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次耐心解答、一片诚信办事、一个安心答复“六个一”服务标准,通过热情耐心的服务,为群众答疑解惑。
【普法宣传】
各县区院依托“检察开放日”、《信访工作条例》宣传月,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检察院、综治中心、人民广场等地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向群众普及宪法、民法典、刑法等法律法规,在讲解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时,选取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阐释法律规定和司法政策,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陈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