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一个求助电话打到了格尔木市教育局。在格尔木市的务工人员马玉梅哽咽求助:远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母亲病重住院,12岁儿子马有盛无人照料,急需转学至格尔木。然而此时春季转学窗口已关闭超1个月,按常规需等待新学期办理,将导致近5个月教育空窗。
格尔木市教育局当即启动“紧急就学通道”,24小时内完成居住证明核验、学籍系统对接、协调接收学校等全流程,隔日就将马有盛转入金峰路小学五年级就读。这一“极速响应”背后,是格尔木市纪委监委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构建的“监督+常规+应急”保障机制发挥了作用。通过该机制,市纪委监委督促教育部门优化流程、压缩材料、设立“紧急通道”,为“特事”提供“特办”服务。近三年来,累计解决2300余人次转学需求,其中217个家庭通过“特事特办”突破转学窗口期限制,相关举措带动企业员工稳定性提升17%。
在金峰路小学,马有盛转学后即享受到“一站式”教育帮扶:学校开通学籍转入“极速通道”落实“籍随人走”,定制语数外补偿课程,配备心理咨询师跟踪学业与心理健康。班主任更主动担任“临时家长”,每日课后义务辅导2小时,以“私人定制”错题集等形式,助力其快速融入班级。
“这场教育援助,让我每年省下3.78万元陪读费,相当于我8个月的工资!”格尔市纪委监委与市教育局回访时,马玉梅动情致谢。
从跨区域紧急转学的个案突破,到“监督+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格尔木市以精准监督破解务工家庭子女教育难题,既守护了民生底线,更以教育“温度”为工业城市留住人才、优化营商环境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