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通县人民检察院将党建引领、业务驱动作为深化岗位练兵活动的动力引擎,积极构建“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工作格局,努力营造重实训、重比拼的工作氛围,精细化实施岗位练兵活动,推动工作初显成效。
党建引领明方向,岗位练兵有计有谋。将党建引领作为岗位练兵的“指南针”,以政治建设统领业务素能建设,构建“思想引领+机制保障+实战实训”三位一体练兵体系,做到岗位练兵有计有谋。思想铸魂强根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51次,组织干警参加上级院举办的教育培训集训4期130余人次,开展警示教育参观活动3次,举办“通检讲堂”13期,推动理论学习与业务能力同步提升。创新推进“传帮带”工作,党员领导干部担任青年干警“思想导师”、检察官担任青年助理“业务导师”,通过思想淬炼与实务指导双措并举,帮助青年干警提升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机制创新激活力。创新主题党日联办、岗位练兵活动机制,将岗位练兵融入主题实践、司法办案全过程。与青海银行大通支行党支部、城关镇沙巴图村党支部联合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实践暨主题党日活动,深化共学共建,促进实践实训。制定《岗位练兵工作办法》,将综合履职、检察办案、法律文书评比、案件质量评查等融入岗位练兵,丰富岗位练兵内容,提升岗位练兵实效。实战实训提素能。印发《关于征集2025年岗位练兵活动内容的通知》,围绕“四大检察”“十大业务”主要案件类型、主要办案活动、主要诉讼流程特点,确定自主岗位练兵内容7项、上级院竞赛活动5项。组建的“北川正义”代表队,在西宁市检察机关第二届公诉人论辩赛中荣获团体第三名,在西宁市首届公诉人与律师论辩赛中荣获团体第三名;组织干警参加全市检察机关“缅怀英烈 共铸中华魂”诗歌朗诵比赛,荣获“二等奖”。督促干警积极旁听职务犯罪庭审,学习典型案例,强化学训转化,促进能力提升。
业务驱动聚合力,岗位练兵见行见效。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价值追求为目标导向,将业务实训作为检验岗位练兵成效的“试金石”,推动“学、练、战”深度融合。司法为民显担当。办理支持起诉欠薪案件101件,帮助追讨劳动报酬32万元。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4件6人,发放救助金15万元。受理群众信访事项121件,院领导接访73件,包案办理首次信访案件3件,带案下访3件,推动司法为民可感可触。公益诉讼检察办案团队高效履职,办理的督促保护小水电站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水利部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协同推进黄河大保护典型案例。数字赋能强监督。充分发挥数字革命驱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重要作用,着力塑造新质法律监督能力。刑事执行检察办案团队应用“社区矫正脱漏管监督模型”筛查线索200条,办理监督案件25件,推动监督智能化;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团队应用“在校生帮信罪监督模型”排查900余名学生数据。建成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2个,应用平台模型7个,发现线索200余条,成案10件,涉及民生、文物保护等多个监督领域,实现业务条线全覆盖。品牌融合促长效。丰富完善“花开北川”未成年人检察品牌、“北川执检”刑事执行检察品牌内容,增强品牌矩阵叠加融合效应,逐步形成可复制的基层经验。以丰富“花开北川”未成年人检察品牌内容为契机,推出法治剧本杀、微视频《走进你的世界》,推动普法从“单向输出”向“沉浸体验”升级;办理的督促医疗机构履行强制报告义务案,被评为青海省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典型案例。以完善“北川执检”刑事执行检察品牌内容为抓手,建立“红色教育+公益劳动”帮扶机制,依托烈士陵园开展矫正对象教育活动,推动法治帮教深化落实。
下一步,大通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业务为驱动,将岗位练兵融入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生动实践,形成“政治能力与专业素能双提升、个案办理与类案治理双突破”的良性循环,以更优检察履职答好新时代检察答卷。(冶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