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大走访活动是进一步深化实施我县“凝聚力工程”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各级党组织团结服务群众能力、增进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有力载体。近日,青珍乡持续开展“串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大走访活动,把“四百”大走访当作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用脚步丈量民情、真心纾解民困,让服务温暖直达群众心坎。
上下同步用心摸实情。为“四百”大走访活动落地有声,县级联点领导赴青珍乡召开“凝聚力工程”暨“四百”大走访活动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号召全体驻村工作队员、网格员、民警以基层治理“先锋队”担当,践行“串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强化工作机制,构建走访格局。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日常联系与专项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化“脚力”为“能力”、变“坐诊”为“出诊”,乡领导班子带头示范,带动机关党员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对牧民群众、寺庙等开展全覆盖走访,聚焦基层所急所盼,力求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深化走访实效,精准对接需求。走一走,找准问题症结。乡党委统筹“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同频发力,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包保联系制度,结合日常分管、专项慰问、安全生产检查、乡村振兴入户等开展常态化走访。目前,乡领导班子走访入户200余户,各村驻村干部上门走访400余户。谈一谈,聚焦民生需求。聚焦全乡项目产业发展,与合作社负责人“面对面”沟通,建立“村情账”,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收集发展建议。目前,统计梳理需求问题16件,精准掌握群众所思所想。
点面结合用情办实事。全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自觉,深入村户,敲开群众家门,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聚焦特殊困难群体,筑牢民生底线。乡村振兴工作人员联合驻村干部、民政工作人员,以“四百”大走访活动为总抓手,建立“问题发现—分类交办—跟踪问效”闭环机制。重点走访各村监测对象、低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群体等特殊困难群众,摸清牧户家庭实际情况。驻村干部通过勤走访、常入户,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乡村振兴夯实民生保障基础。心系特殊党员,汲取发展智慧。县级联点领导走访慰问联点村老党员、卸任村干部,与他们亲切交流,详细询问身体、生活及家庭情况,倾听入党故事与工作经历,感谢其贡献。随行人员认真记录老党员意见建议,将“银发智慧”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金点子”。
内外兼修用力解难题。走访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针对走访收集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分类汇总,直击问题根源,拿出解决难题的实招、硬招。搭建连心桥梁,现场化解民忧。组织村干部、驻村队员、网格员走村入户,围绕生产生活、环境整治、邻里矛盾等开展“拉家常式”排查,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即知即办,需协调解决的事项及时上报、跟踪落实。目前,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7起,成功调解16起,1起婚姻纠纷持续跟进中。强化法治保障,源头化解矛盾。乡司法所联合派出所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及人民调解员培训,依托村级人民调解组织,通过调解、协商等方式将邻里纠纷、草山纠纷等化解在基层。走访中结合典型案例,系统宣讲《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发放普法资料400余份,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干群同心用诚听民声。青珍乡充分发挥网格治理优势,夯实党员、网格员队伍力量,发挥其在政策宣传、民意收集和矛盾调解等方面的作用,将“千条线”织成“一张网”。党建引领聚合力,为民服务践初心。党员干部与牧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围绕村“两委”建设、村庄发展治理等征求群众意见,梳理村庄建设、就业帮扶等方面的建议举措。积极对接公益性岗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服务,推动民生政策落地见效。县级联点领导入户走访时,为群众送上茶叶、慰问金等物资,让党和政府关怀直达民心。环境整治惠民生,干群同心焕新颜。以“四百”大走访活动为契机,青珍乡聚焦群众反映的垃圾清运不及时、动物尸骸堆放等问题,广泛听取人居环境整治意见。村“两委”牵头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路域环境集中整治,拆除乱搭乱建,发动村民参与环境维护,推动村容村貌显著改善,用“整治力度”提升群众“生活舒适度”。
串的是门,访的是情,解的是困,暖的是心。下一步,青珍乡将持续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干部受教育和人民群众得实惠“双向发力、同频共振”,将“四百”活动作为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有力举措,真刀真枪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