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达日县,一场以格萨尔史诗为魂、以藏族文化为韵的艺术变革正悄然兴起。这座被黄河与长江共同滋养的县城,通过民族歌舞的传承与创新,不仅让千年文化焕发新生,更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为根:格萨尔史诗铸就歌舞之魂。达日县是格萨尔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民族歌舞以格萨尔史诗为核心,融合藏族传统音乐、舞蹈与服饰艺术,形成了“玛域风情”“帽子舞”等经典节目,展现了雪域高原的壮美与豪情。近年来,达日县委、县政府将文化振兴列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抓手,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组织文艺团队深入九乡一镇巡演,将《黄河源组曲》《共产党来了苦变甜》等节目送到牧民家门口,既传承文化,又凝聚民心。
政策为翼:东西协作激活文化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下,达日县以“文化+产业”模式推动乡村振兴。自2013年与上海奉贤区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来,两地通过“传帮带”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领域深度合作。2024年9月,达日县组织87名由脱贫户、监测户组成的演艺团队赴上海奉贤区、江苏高邮市演出,首次尝试市场化运作。演出中,藏族舞蹈与沪剧《江源共韵》的创新融合,不仅赢得满堂喝彩,更吸引了多家媒体报道,为后续商演奠定基础。政府的支持不仅体现在文化交流上,更通过产业联动惠及民生。2023年,达日县投入中央衔接资金1.18亿元,其中60.88%用于发展文旅产业,并设置343个公益性岗位,发放“530”小额贷款697.9万元,助力牧民参与文化产业链条。
商演为桥:沪上首秀开启增收新路。2025年4月,达日县民族歌舞即将在上海开启首次商业演出,这一突破具有多重意义:从公益演出到商业舞台,达日歌舞的品牌价值显著提升。此前赴沪演出已成功推广“江河灵韵 生态达日”达日县“五张名片”等,商演将进一步吸引文旅投资,推动有机农畜产品进入东部市场;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的演出,通过艺术对话促进沪达人民的情感联结。藏族歌舞与江南戏曲的交融,既是文化多样性的展示,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未来可期:文化振兴绘就乡村新景。达日县的实践证明,民族歌舞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乡村振兴的引擎。未来,县委、县政府计划深化“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打造格萨尔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并借助电商平台推广民族手工艺品,让更多牧民共享发展红利。
“文化是根,经济是叶,只有根深叶茂,乡村振兴的大树才能长青。”从高原到浦江,达日民族歌舞正以昂扬之姿,奏响共同富裕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