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盈盈书香浓,最是阅读好时节。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进一步加强检察文化建设。4月23日下午,互助县人民检察院开展“读一本好书,遇见更好的自己”主题读书分享活动。活动分为干警分享、圆桌讨论、荐书共读三个环节,干警们以书为媒,围绕《习近平讲故事》,开启了一场思想与智慧的碰撞之旅。
以书为媒、以文润心、以学促行。通过分享这本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所讲述的一些经典故事,让大家了解总书记的治国理政之道,体悟总书记故事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之魅力,激励广大干警保持理想、坚守信仰,从这些穿越时光的故事荟萃中汲取实干争先、昂扬奋进的思想动力。
阅读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是涤荡思想浮尘的良策,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精神的享受和思想的碰撞,更是一种沉淀结晶后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力量。阅读对于我们的意义,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借助文字的力量穿越时光,读取作者的人生,收获他人的阅历,让来自他方的月光照亮今人的眼眸。一行诗可以凿开时间的冰层,一段故事足以抚慰生活的褶皱。当你翻开书本的第一页,读取故事的第一行,就像拾起一段光阴碎片。而直到读完最后一行,抬起头,恍然间如一场大梦方醒:心有戚戚焉。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康熙不取灵芝》
康熙认为,作为君王,最大的祥瑞就是勤政爱民。”君主应该敬天修德,与天意相符合,不必牵强附会说什么事是什么德行的反应。总之和气带来吉祥,怨气产生暴戾之气,乃古今不易之恒理。遇有吉祥,要更加谦逊勤政,遇有灾难,要及时反省补救。“
实干才能兴邦,空谈必然误国。千道理,万道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少做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领导干部一定要务实,扎实。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做到不好高骛远、不虚荣浮夸、脱离实际,从小处说,工作中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从小事做起,点滴做起,办理好手头每一个案件,撰写好每一份材料,兢兢业业干好每一份份内的工作。从大处说,从群众关心的事做起,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真正了解群众的诉求,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30里借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他读《浮土德》的故事,“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佳话,无比生动地说明了文学的力量。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始终提醒我们作为一名青年检察干警要具备吃苦耐劳、努力学习的品质。
检察工作繁重且责任重大,案件处理过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从案件的调查取证到分析,从法庭上的激烈辩论到法律文书的精心撰写,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我们一丝不苟。法律体系持续完善,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不断涌现,新型犯罪形态亦层出不穷。若我们不持续学习,将难以适应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新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增强履职能力,准确理解法治精神,熟练运用法律条文,提升法律监督能力,在处理各类案件时游刃有余,确保司法公正得以实现。
检察工作的根本宗旨在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只有在承受艰辛与勤奋工作中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才能更好地为群众解决困难,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真正实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初心与使命。作为业务部门的年轻干警,应主动申请参与重大案件办理,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从细节入手,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与同事交流协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检察工作中勇挑重担、积极作为,为推进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把泪焦桐成雨》
《把泪焦桐成雨》是习总书记1990年纪念焦裕禄所填的词《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中的一句话,“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表现出了百姓对焦裕禄书记的爱戴与缅怀之情。
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群众的好书记”的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三害、拔穷根,生动诠释着共产党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面对兰考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重的灾荒,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担当与坚韧;面对百姓的急难愁盼的问题,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要位置;面对各种不良的利益诱惑,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以焦裕禄精神为榜样,将这种精神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纵深推进作风建设,我们更要深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努力成为焦裕禄式的干部,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工作中更加自觉地践行群众路线,不断改进作风,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聚焦司法公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为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检察铁军注入强劲动力。(兰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