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延庆高三模拟试卷中,冷湖相关话题融入其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引导学生关注多元地域文化,了解时代发展动态。
早前,在蚌埠市2025届高三调研性考试地理试卷里,就有三道题目围绕冷湖展开。其中,不仅考查了冷湖广泛分布的雅丹地貌这一典型地貌类型,分析了天文台划分核心区和缓冲区以避免人为光源干扰的目的,还探讨了冷湖镇依托独特资源实现转型发展的方向。
此外,海拔4200多米的赛什腾山因其媲美世界一流的天文观测条件,也成为上海交通大学计划建设大口径多功能光谱望远镜的选址。这一热点事件同样被纳入河北省沧州市部分示范性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引导学生思考相关地理原理与现象。
冷湖,这片作为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的独特区域,曾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油田之一。随着石油资源枯竭,小镇走向衰落。但近年来,冷湖成功实现转型,凭借雅丹地貌、天文观测基地等地理特色为地理试题提供了丰富素材,这一原本因石油兴衰的小镇凭借其独特的天文观测资源和科幻文旅产业悄然走进了教育领域,成为教育与时代融合的生动范例。部分学校敏锐捕捉到冷湖的教育价值,在一些地理、天文、科学等学科的试卷和教学案例中,冷湖的地质变迁、天文观测基地建设、文旅产业发展等内容频繁出现。通过引入像冷湖这样具有时代性和典型性的素材,将社会热点融入教学,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提升地理教育的质量与活力。
在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大趋势下,试题素材日益多元。将冷湖话题融入教育,是教育与时代紧密结合的体现。一方面,它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时代案例,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兴趣,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