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连续行驶易困乏
驾驶人的大脑处于“待机模式”
双眼却处于“关机模式”
这就是行车中极其危险的
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员在24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超过8小时,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没有停车休息。
西宁交警现将6起“疲劳驾驶”交通违法案例
进行曝光
请广大驾驶员以案为戒
杜绝交通违法,平安出行!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案例四
案例五
案例六
什么是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的,都容易出现疲劳。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七)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疲劳驾驶的危害
轻微疲劳: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
中度疲劳 :可能会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
重度疲劳: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如何避免疲劳驾驶
1. 开车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睡眠,勿熬夜;
2. 注意劳逸结合,白天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4小时,之后要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若有夜间驾驶需求,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2小时;
3. 科学安排行车时间,尽量避免夜间开车,尤其是凌晨时段,白天则要注意避免午后时段;
4. 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开车,以免肌肉僵硬诱发疲劳,可在开车时小幅度调整坐姿和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