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精神,省委、市委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预防校园欺凌及落实强制报告制度等工作要求,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保障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2月24日,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市监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团市委、市妇联等10家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未爱守心,共护成长”预防校园欺凌法治宣讲暨强制报告制度执行专项活动方案》,明确法治宣传活动内容、分工和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法治进校园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此次法治宣讲活动对象向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倾斜,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低龄未成年人及寄宿制学校重点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截至目前,海东市、县(区)两级成员联合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23次,为全市27300余名学生进行宣讲,其中农村学生人数为2880余人。在课程安排上,针对全市高中、中职学校学生普及防范校园欺凌、性侵、网络安全、强制报告等方面法律知识,推动养成遵守法律的自觉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和校园暴力欺凌案件发生。乐都区针对辖区教师开设强制报告制度专题培训,通过现场授课和视频授课方式,提高教师强制报告责任意识,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化隆县针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地区,分别开设老师、学生课堂,重点就如何及时发现孩子被欺凌、被侵害,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等问题,进行专门教育指导,提高教师应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和意识;循化县通过情景模拟授课形式,引导学生畅谈校园欺凌及危害后果,探讨如何保障自身权益等问题,检察官通过身边的真实案例,深入解析“旷课逃学”“出入不良场所”等行为的潜在风险,帮助学生明晰行为边界,强化了尊法守法及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互助县通过现场问答的形式,由检察官带领同学们认识肢体欺凌、言语侮辱、社会孤立、网络暴力等欺凌行为的违法性,通过播放防治校园欺凌短剧,帮助同学们树立了“欺凌无小事、法律有底线”的法治观念。
各县(区)法治宣讲工作人员在活动现场向参加人员推广“未爱守心强制报告微信小程序”并发放强制报告制度的系列宣传材料,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结合部门岗位职责,进行现场答疑、互动交流,营造出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氛围。
一颗种子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的守护和照耀,播撒未成年人的“法治”种子,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共画保护同心圆。下一步,海东市检察院将继续以“四大检察”综合履职为路径,以主动融入其他“五大保护”为支撑,切实发挥法治副校长制度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由检察官、检察官助理及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组建的法治宣讲队伍,精心推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菜单式”普法课程,携手相关部门不断推动法治教育实践走深走实。(田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