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点亮创新素养培养星火,辉映创新人才教育星河——“首届全国基础教育创新素养课程建设论坛”成功举办)
2月6日至11日,首届全国基础教育创新素养课程建设论坛在冷湖和敦煌成功召开。此次论坛以“创新的地理与跨学科研学实践课程”为主题,由中国教师研修网主办,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指向创新素养培养的普通高中校本课程体系实践研究》课题组协办,并得到了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论坛秉持交流、合作、创新的基本原则,吸引了来自教育主管部门、大中小学、教育相关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数十位代表齐聚一堂,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途径,共话新时代创新人才教育的发展方向。
论坛的开幕式与主旨报告环节在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的冷湖实验室举行,由本次论坛协办方课题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胡望舒主持。
开幕式伊始,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田才让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冷湖在天文科技、航空航天、文创旅游等方面的资源,并表达了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期待。
随后,论坛主办方代表、中国教师研修网青藏项目负责人孙花女士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召开对探讨交流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意义,在科学教育、AI数智融合中研修网的探索与实践,期待通过交流碰撞对基础教育阶段创新素养培养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想法与行动。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勇教授分享了近年来其团队在教师地理研学方面的创新设计与深入实践。王教授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水平的提升,突破口在于更高水平的导师引领、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以及更具研究性的同伴互助。
人大附中胡望舒老师依托其主持的《指向创新素养培养的普通高中校本课程体系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阐述了创新素养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肯定了学校教育在课程这一创新培养关键途径上的价值。胡老师还特别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人大附中连续多年卓有成效的创新素养课程体系研发与实践,展示了学生在课上创造性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部分成果。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教育教学业务部李英汉总经理展示了实景三维地理教学平台在地理教学、研学旅行等方面的潜在价值,介绍了一些遥感、大数据与AI等技术在地理与研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并认为新技术对于推进教育变革和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具有巨大价值。
冷湖火星小镇、冷湖科创文旅运营总经理袁振民简要回顾了冷湖火星小镇扎根戈壁雅丹,创新发展八年的历程,分享了目前火星小镇在科技、科普、科幻IP方面的打造基本思路与实践成果,并表达了依托冷湖独特的天文、气候、地貌等资源,与参会代表共同培养“眼里有光的孩子”的由衷期盼。
火星营地(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冷湖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姜峰围绕冷湖实验室的科普研学资源与实践进行了分享,展示了冷湖实验室长期围绕科技类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方面所积淀的优势。
此外,来自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的张亚南研究员、史辰羲副研究员,来自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吉小梅教研员,来自北京游学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创而新智慧教育研究院等企业界代表,以及多位来自公立学校、国际学校的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等都积极参与了论坛研讨,共同就基础经验阶段的创新素养培养、地理与研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
论坛召开期间,参会代表还现场考察了冷湖火星地质公园、冷湖天文观测研究基地、恒域丰盐化集团、石油基地遗址等研学旅行资源,了解了冷湖在石油资源枯竭后努力依托自身资源,推动产业转型的创新探索实践,对于在这一过程中积极贡献力量、展现创新精神的先行者表达了由衷敬佩。
论坛闭幕后,参会代表纷纷表示,这场论坛不仅激活了教育资源、升华了教育理念,更是搭建起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使得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但同样关心创新素养培养的教育工作者汇聚一堂,仰望星空,问道创新,共同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