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村一业一特色 抓实产业促振兴 ——格尔木市坚持党建引领,做实产业基础,持续发挥村级支柱产业带动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五大振兴”具体内涵,以持续推进农牧民增收为主要导向,按照“一村一支柱、一村一特色”的总目标,着力发展和壮大村级支柱产业。通过努力,村级特色支柱产业已覆盖30个行政村,2024年郭勒木德镇全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一千万元,各类产业项目带动效能日益凸显,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政策,多渠道保障资金项目支持。2021年以来,累计争取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9亿元,中央资金用于产业项目占比从2021年的50%提升到2024年的77.6%,重点围绕有机肥、牧草种植、乡村旅游、畜牧业、少数民族特色产品、枸杞、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实施产业发展项目69个,总投资2.6亿元。针对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不畅的现状,结合实际编制《格尔木市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规定了各项提取比例,明确了资金程序和范围;起草《格尔木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若干措施》,拟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水电、用地、金融、财政、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为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提供政策保障。
新华村格尔木沛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格尔木市农牧局供图
细布局,多举措推进产业提质增效。结合“十四五”乡村振兴产业规划,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探索“三链同构、集群协同”的“农食旅融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打造乡村产业“一核、四区、多基地”的发展布局,即以格尔木农垦集团、郭勒木德镇为核心区,依托特色生物产业园打造带动全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辐射源”。建立大格勒乡高效农业发展区、小灶火优质农业发展区、乌图美仁生态畜牧业发展区和唐古拉高原生态有机畜牧业发展区。以枸杞、设施蔬菜、藏羊、牦牛、生猪为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基地。
仁达合作社农副产品直营店。格尔木市农牧局供图
挖特色,多角度培育支柱特色产业。紧抓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有利契机,发挥“工业反哺农业”的特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城融合、农旅融合、工农互补。成功培育出新华村有机肥加工厂、红柳村农家餐饮旅游服务中心、大格勒乡“杞红家宴”、拖拉海饲草种植基地、西村编织袋厂、富源村粮油加工厂、长江源村停车场、小岛村矿泉水加工厂、宝库村奶牛养殖、阿拉尔村乡村旅游、乌图美仁乡蒙古羊产销一体化等一批村级支柱产业项目。同时,严格落实市级财政衔接资金管理办法、扶贫资产后续管理细则等,有力有效推动产业项目长久发挥应有效益。
促发展,多层次深化联农带农富农。聚焦内生动力建设,落实市级衔接资金为有发展产业意愿的101户脱贫户修建钢架拱棚、装配式日光温室或简易蓄棚,支持有发展产业意愿的农牧民开发庭院经济。持续壮大帮扶车间联农带农能力,落实182万元用于4家帮扶车间扩大再生产不断壮大其带动能力。搭乘全市清洁能源产业快车,落实衔接资金824万元实施村级光伏组件清
洗集体经济项目,对接发改部门协调辖区内光伏企业给予订单支持,帮助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巩固提升示范试点村建设成果,郭勒木德镇小岛村、阿拉尔村入选省级“321”工程产业示范村,落实产业项目2个,总投资1157万元。
小岛村叮咚桶装纯净水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农牧局供图
乌图美仁乡“蒙古羊”特色优良品种选育。格尔木市农牧局供图
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蕃巴仓藏家传承基地。格尔木市农牧局供图
格尔木市工业基础较好、区位优势突出。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好省州党委、政府各项部署安排,继续发挥“工业反哺农业”的地域特点,积极谋划实施一批与盐湖、光伏等工业相关的下游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健康产业,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与农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城融合、农旅融合、工农互补,不断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升级、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