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县着眼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现实需求,坚持目标导向,将抓实用好到村“任职”大学生作为强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围绕“摸底排查、多维锻炼、改选补选”举措,切实为大学生到村任职“补定力、增活力、添动力、注潜力”。
谋划在前,将“盘活用好”大学生作为首要任务研究,为到村任职“补足定力”。县委主要领导把推动大学生到村“任职”作为落实基层党建“六个一”要求和基层党建“堡垒工程”的重要抓手,压实“书记抓、抓书记”政治责任,在书记专题会、县委常委会、基层党建推进会等各类会议上多次安排部署,为全盘工作举旗定向。县委组织部严格按照省委《大学生到村“任职”行动计划》,结合本州本县实际,梳理汇总大学生到村“任职”相关倾斜政策,在“甘德党建”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到村“任职”政策解读内容,组织召开全县大学生到村“任职”恳谈会,用好“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持续加大加深政策宣传推广力度。乡镇党委坚决扛起属地管理责任,将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细化分解联点领导和包村干部工作任务,深入群众家中做好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开展后备干部培训510余人次。
知己在先,将“摸底排查”大学生作为基础工作开展,为到村“任职”“增添活力”。各村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主动登门拜访“请”,全覆盖走访一遍本村大学生,向毕业赋闲在家大学生、在外务工大学生等群体及其家人宣传村“两委”工作及其发展潜力,按照“意愿回村、到乡任职、到村任职”对本村大学生做一详细区分。县委组织部撰写至本地大学生的“一封信”“邀”,充分发挥线上平台作用,邀请本县大学生到村“任职”,讲解工作政策,提供专业培训,吸引广大返乡大学生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当中。团县委邀请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练”,依托共青团平台搭建在外甘德籍学子与家乡常态化联系的实践桥梁,并邀请30余名本县大学生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引领青年学子返回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大学生到村“任职”73名,并建立266人的村级后备人才储备库。
推动在实,将“多维锻炼”大学生作为重点项目落实,为到村任职“添加动力”。聚焦“两委”大学生补钙壮骨,对22名大学生村干部进行重点跟踪培养,既组织乡镇领导干部与其结对帮带,带领其参与到乡镇各项工作中,积累经验、扩充眼界,又大力选派其参与各类培训,补足政策理论方面不足,同时针对14名高中专学历村干部开展大专学历提升工作。聚焦选聘在村大学生沉底锻炼,依托“联点领导、驻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选聘在村大学生”的管理机制,组织乡镇干部定点驻村参与实地锻炼,通过采取“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的方式,确保选聘在村大学生思想上有人引、工作中有人带、业务上有人教,补足选聘在村大学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控制复杂局面的能力,县乡两级及时对14名表现较好的选聘在村大学生进行宣传报道,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
结果为要,将“改选补选”大学生作为推进成效衡量,为到村任职“注入潜力”。县委组织部结合村“两委”班子届中履职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针对性摸排全县7个乡镇村“两委”班子与后备干部培养情况,形成全县村“两委”干部结构分析统计表。并成立专项工作组,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带队,赴各乡镇开展督导调研3次,以实地督导、座谈交流的形式,掌握36个村村级后备人才储备情况、推进大学生到村“任职”难点,向各乡镇反馈村“两委”班子年龄、学历等结构不合理问题。各乡镇压紧压实大学生任村党支部书记工作主体责任,高位部署、提前谋划,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学历层次提升以及年龄结构优化,采取与支部书记面对面交流、登门拜访、为老支部书记举办荣退仪式等方式,扎实推进大学生任村党支部书记工作,为2026年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积累了人才潜力。截止目前,甘德县大学生任村党支部书记11人,占比30.5%,大学生任村支部副书记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