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班玛县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政治统领、服务大局、提质增效、守正创新”的工作思路,靠前站位、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找准找好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结合点”,提升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推动乡村振兴成果更丰、成色更足。
加强思想引领,把牢乡村振兴“第一方阵”。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县委常委包乡督导、县级干部蹲村督促、党员干部驻村任职、行业部门联村帮扶等工作机制,县委主要领导包农业乡镇督战、县政府主要领导包牧业乡督战,9名县委常委下沉八乡一镇兼任“第一书记”,32名县级领导干部下沉到32个行政村兼任“第一书记”,集中力量、层层推进,实现“领导包联、干部驻村、联点帮扶”全覆盖。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巩固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学习制度,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定期组织开展知识测评活动,指导各级党组织累计开展集中学习3000余次、专题研讨180余次,领导干部、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150余次,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本领,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扎实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深入推进“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全力抓好“农牧民党员冬春训”,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村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等,以党建引领全面提升班玛县村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让全体基层党员干部在党建引领中,以继往开来之势,共垦乡村振兴良田。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次17期,培训党员干部915人次,培训农牧民党员共1548余人次,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建强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聚焦省委陈刚书记基层党建“六个一”工作要求和州委抓党建促落实“四联三卷”工作机制,打造长征精神传承教育文史馆、多日麻村党支部等基层党建样板示范点4个,全面建立村级治理“一纵一横”两类组织,横向功能组织306个,纵向自治组织1100余个,着力提升村级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持续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树牢“好的巩固、中间提升、差的整顿”的理念,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年”活动,整顿提升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调整撤换5名村干部,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坚持在强化基层党建保障上做好功夫,通过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强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方式,确保基层有钱办事、有人管事和有场议事。持续强化青川边界党组织联建共创活动,新组建1个跨省联合党工委。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加大在项目攻坚、产业发展、矛盾调解一线发展党员力度,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乡村振兴新气象。
充实骨干力量,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引擎”。狠抓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群体,不断深化村(社区)干部专职化专业化建设,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扎实开展村“两委”班子成员资格审查、分析研判、考核管理等工作,招聘32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大学毕业生任村支部书记助理,设立专职党建指导员,全面提升村(社区)“两委”班子履职能力,建设起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群众公认的农村带头人队伍。着眼于2026年村“两委”班子换届,按照“选得好、育得强、管得着、用得上”总目标,用三年时间,健全完善34个村(社区)后备人才库434名,全面提升后备人才储备质量和综合素质。着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骨干力量,选派31名选调生到村任职,提拔重用基层一线工作实绩突出干部24名,共向16个重点村精准选派、调整、充实驻村干部48名,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坚持外引内培,厚植乡村振兴“人才沃土”。全面实施“人才兴县”工程,通过精准引进、组团帮扶、自主培养等方式,先后成立5个“人才工作站”(4个博士工作站、1个乡村振兴科技示范站),引进京青专家1名,高层次人才2名,确定15名县级领导干部“一对一、一对多”联系服务35名专家人才,建立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1个(青海班玛藏茶资源保护开发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持续深化“组团式”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上海市青浦区、国家林草局等帮扶援助力量,开展“靶向纳才”,将卫生、教育、农牧等高层次人才选派县内开展专家指导服务工作,激活人才“动力引擎”。积极培育乡土人才,大力扶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牧民、乡村工匠、文化人才和非遗传承人等,注重激励关怀、教育培养,深入开展农村党员致富技能专题培训,让党员在创办领办致富项目、带动群众增收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集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绘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画卷。建立健全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措施,让乡村人才育得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及时建立乡土人才储备库,进行跟踪培养、规范管理,为乡土人才成长搭建“破土而生”的环境。目前,我县动态管理乡土人才129名。
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充分围绕资源、项目和产业“三篇文章”,通过引入项目、土地收益、自主开发等方式,采取“县级牵头、乡镇主抓、村级参与、能人经营”的抱团发展模式,大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构建了一批以“党建+民俗文化+小车间”“村集体+合作社+牧户”等为代表的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新业态,特别是“村集体+企业”的配套合作,采取“强带弱”“大带小”方式,树立典型标杆。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督帮工作,做好产业发展纠正指导工作,不断规范运行机制、入社程序和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帮助群众鼓起“钱袋子”,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在突出抓基层、打基础、重创新、补短板中,不断加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建设,打造县级村集体经济示范点2个,薄弱村全面“清零”,强村目标逐步实现,乡村振兴在党建引领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