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青货出青 点绿成金——格尔木市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的唐古拉牦牛藏羊精深加工基地,车间内屠宰、冷冻、包装等功能区划分明确,一应俱全。忙碌的生产线上,一块块硕大的牛肉被快速切割,在工人熟练的操作中,细分好的牛排、牛尾、精肉等被真空封口,装入锡箔纸袋和泡沫箱,随即被发往浙江、江苏、西藏等地。
路子找准了,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更稳了。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梁亮说:“绿色无公害养殖加上冷链物流,让高原深处的牛羊肉直抵一线城市,节日期间每天至少能发300斤。现在,我们长江源村村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3万多元。”如今,生态绿色牛羊肉加工销售已成为了长江源村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近年来,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砥砺奋进,实干笃行,整个村子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如同长江之水一样源源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直以来,为进一步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格尔木市对标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目标任务,扛牢全省副中心城市的责任担当,充分挖掘农牧业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农畜产品品质和特色农牧品牌影响力、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融入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多措并举畅通农畜产品输出“路”。
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原产地气候品质农产品生产,持续扶持“柴达木枸杞”“格尔木蒙古羊”“唐古拉牦牛”“唐古拉藏羊”等地理标志产品产业,积极推广宣传“神奇柴达木”“尔木怡心”等品牌,扩大“苏弥山”“亿林”“娜姆果园”等企业品牌影响力,努力打造格尔木独具特色的“绿色有机”品牌。目前,全市共获得农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3个,认证绿色食品企业11家40个产品,认证有机产品及有机生资21个,草原全域认证面积达5489万亩,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
拓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市场规模,利用“互联网+”打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直接输出渠道,实现互联网与现代农牧业、商贸物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建成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市级仓储物流中心、乡镇和村级电商服务网点22个、电商平台格尔木特产馆4个。依托对口援青、东西部协作等机制,深化“青藏优品”平台建设成果,持续推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现已在浙江省内设立“青藏优品”特色农畜产品专卖店、体验店25家,并开设抖音、京东、拼多多线上门店,联动开展营销体验和宣传推介。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与中石化、汇源果汁、杭州建行等大型厂商、单位达成定向供应协议,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连续11年枸杞出口额位列青海省第一。
“青藏优品”旗舰店
这些产业带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涌现;农畜产品加工型企业宛如繁星点点,璀璨夺目;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的认证数量持续攀升;科技创新、集散交易、精深加工、质量标准等功能中心的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格尔木市农牧局副局长邓海峰介绍,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今年,格尔木特色生物产业园即将投产运营;计划实施5万亩盐碱地改造及草畜循环全产业链示范项目;积极扩大农副产品配送中心辐射能力,全力拓展配送业务,配送量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70%以上;通过争取各级资金,持续加快省级蔬菜产业园建设,开辟种植猴头菇、赤松茸等食用菌类致富新路径。
殷殷嘱托、铭刻在心。格尔木市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方向,在产地环境增绿、产业强链增效、品牌建设增色、质量监管增进、农牧民群众增收中,依托交通枢纽、东融西联节点城市定位,充分挖掘特色农牧产业资源优势,率先建成全省首个国家级农产品(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枸杞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有机枸杞出口连续11年居全省第一。2023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8.53亿元,同比增长4.9%,农畜产品出口创汇1514万元。

现在,正是格尔木最美的季节,这里枸杞渐红、牛羊肥壮、藜麦缤纷,各色农畜产品正在热销全国。未来,格尔木将稳步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持续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让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