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河东街道红光村党支部按照“党建引领、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聚力打好“组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五张牌,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打好“组织”牌,夯实乡村振兴干事根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建联盟各成员单位资源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联建共同体,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2023年成功举办“红光村乡村文化旅游嘉年华暨六月六花儿会”、全州农牧民“丰收节”趣味运动会等各类活动10余次。同时,村党员干部带头多方筹措资金,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积极与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沟通,在红白理事房搭建180平米防风走廊,解决冬季活动场所取暖问题,协调解决4.8万元健身路径一套,积极争取90万元资金用于乡村大舞台建设。
打好“产业”牌,巩固乡村振兴经济来源。利用闲置土地发展集有机农业、农事体验、亲子乐园、休闲娱乐、特色餐饮、地域文化、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红光村田园综合体、非繁四海酒店、水上娱乐等村级产业项目,鼓励和调动村民投工投劳,实现24人增收60余万元,帮扶车间带动就业5人。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做好“产业振兴”文章,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3年村集体经济达210万元。
打好“人才”牌,迸发乡村振兴智慧活力。积极实施“头雁”提升行动,在“选优”“育强”“激励”上精准发力,选拔责任心强、敢于攻坚、善于作为、清正廉洁的致富能人、创业青年、大学生等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为村级发展注入新鲜血液,2023年补选2名返乡青年进入村“两委”班子,为推动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在全村范围公开选拔一批村级后备干部,纳入红光村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作为选用村干部优先考虑人员,
截至目前,共储备村级后备干部8名。
打好“文化”牌,凝聚乡村振兴精神动力。红光村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创新谋划、精心组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举办“元宵节篝火晚会”、青海柴达木首届赏石艺术展等系列活动。同时,利用春节、端午、重阳等传统佳节,开展文艺演出、美食品鉴、慰问老年人等文化活动,丰富广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绿色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良好家风、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助推乡村振兴。2023年,评选“好婆婆”2名、“好媳妇”1名、女性标兵1名、五星级文明户215户。
打好“生态”牌,擦亮乡村振兴发展底色。以城乡环境清洁行动为契机,引导村干部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对全村主次干道、房前屋后、河道沟渠、卫生死角等区域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五大工程,切实推动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向“长效美”转变,以实际行动擦亮乡村“颜值”,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共发动人员1000余人次,开展“整好乡村卫生 造福村民群众”主题党日等活动48次,环境卫生整治24次,清理卫生死角50余处,出动车辆30余台次,清运垃圾300余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