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 08:56:58 来源: 海西发布

青海
举报
初春三月,记者乘车从德令哈市区出发,经过20分钟车程,峰回路转,蓦然出现一处开阔的坪地,便到了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安康村。一进村子,今年57岁的安康村党支部书记周统寿就带着记者在村里转悠起来,他告诉记者,现在这条通村公路是2020年州市下拨的交通建设资金600余万元给村里修的柏油路,“柯鲁柯镇所有村的第一条柏油路,全长7.4公里,当时修建时很多村民都义务投工投劳,这样才能齐心协力走上了这条‘幸福路’。”
至今说起早些年村里这条泥水肆流的土路,周统寿仍然直摇头。此前村里的这条路,也因为脏乱差成了压在乡亲们心头上的一块病。“后来村里修了水泥硬化路,但是安康村属于盐碱地段,没过几年硬化路又变得坑坑洼洼。现在好了,柏油路铺到了各家各户的院门外,乡亲们心上的石头算是落了地。”周统寿告诉记者。路上,我们一行人遇到了开着小汽车进城回来的马应霞,提起这条通村公路,马应霞连连竖起大拇指,“这条修进村里的路,是连心路,更是致富路,幸福路,我们在安康村生活,很幸福,很快乐,很安全。”
说完这条“幸福路”,周统寿就带着记者走进了吉成彪的小院。他对记者说,过去在自家院落里用几根木头或板条搭建一个简易旱厕的“老黄历”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部分村民们的房屋都安装了洗脸池、冲水马桶和淋浴设备,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在村民吉成彪家,厕所地面和墙上铺着亮堂堂的瓷砖,在冲水马桶旁边,整齐摆放着清洁用品,干净卫生无异味。他说:“2021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我申请了改水厕的项目,现在上厕所冬天不冷,夏天不臭。以前觉得自己是个农村人,不那么讲究。现在,自家厕所修成了水厕所,和城里人一样干净。”村民蔡庚寅看着干净整洁的卫生间和一应俱全的电器、用具,回想起原先臭气熏天、蚊虫乱飞的如厕条件,老人感慨万千。“我们这个地方气候不好,夏天蚊子多,冬天寒冷,老是刮风。旱厕改成水厕以后,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不用出门,相当方便。”“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冬天四处漏风,夏天臭气熏天……”是前些年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安康村党支部书记周统寿介绍,安康村属于传统的农业村,农户家中都以简易厕所为主,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不卫生。“厕所革命”实施以来,村里广泛动员宣传,科学精准制定改造方案,推进旱厕水改,目前村里已改造旱厕42座,让群众“方便”更“方便”了。使用完的厕所污水排放到哪里?周统寿给出了答案。近年来,为了处理污水,村里铺设收集管网6.8公里,建成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站,日处理污水达到30吨,村里的农业污水、生活污水、厕所污水都能在这里进行处理。“小厕所”蕴含“大民生”,“厕所革命”既是“面子”工程,又是“里子”蜕变。为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安康村不断加大村级保洁员队伍建设,从根本上增强了群众共同参与村屯环境卫生整治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天下午四点多,安康村村民代国毛措就会准时来到自己负责的路段,进行清扫保洁。在谈到这份工作时,代国毛措开心地告诉记者,一年多来,她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自己这份工作。“干保洁员这个活挺好的,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捡捡垃圾,一个月给我带来了1800块钱的收入。”
安康村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长期以来,村内卫生死角多,环境卫生较差。但是现在这么干净的村庄,周统寿告诉记者,那都是因为保洁员和村民集体努力的结果。以前村里的环境卫生主要靠2名保洁员来维护,现在村里还划分了责任区,实行每户“门前五包”和“庭院红旗”,最后评选优秀的可以获得流动红旗,这是一份不一样的荣誉,大家都变得更积极了,村子也随之变得更干净了。“以前还有好多部分村民认为环境卫生责任是保洁员的事,垃圾随手丢,村里卫生状况不理想。村委班子决定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解决脏乱差问题。现在我们将全村划分为网格,以村干部包片、党员包组、农户包段的方式,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周统寿说。看着一条条笔直平坦的乡村公路,一座座现代化的水厕,一栋栋干净整洁的小院,村党支部书记周统寿不由地感慨。“我们刚搬过来时候,农村生活水平非常落后,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房子不像个房子的样子。新中国成立75周年、海西州建州70周年来,对整个农村发生的变化特别大。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一天天看着安康村的百姓日子过的越来越好,看到乡亲们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不用愁生计,看到娃娃们一个个读书识字、看到一条条道路通往各地,看到从前没有看见过的东西,我打心底里感谢党,感谢国家。”在谈到村中现在的变化时,周统寿告诉记者,特别是近年来,安康村变化巨大,在州、市、乡镇各级领导关心下,在村委班子的带领下,村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不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基础设施也在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现在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明亮,道路规划整齐,与城里相比更多了一份惬意。


本文来源:海西发布
责任编辑:
宋安_QH0006